關注本土生態環境保護 伯恩光學創始人楊建文提議築牢外來生物入侵防線

`五月,春未盡,夏初臨,萬物繁茂,花開如潮。 歷經千百萬年進化而來的不同物種組成了地球生命圖景中讓人驚歎的絢麗景觀。 5月22日,處在春夏之交,是聯合國環境署指定的國際生物多樣性日,今年的口號“爲所有生命構建共同的未來”旨在提醒我們:人類無法獨存於天地之間,那些看似荒無人煙的地方實爲生命的起源,保護生物多樣性本質上是在保護人類賴以繁衍生息的“洞天福地”。

ecotope

自古以來,地球物種和生態的演變主要依賴海洋、高山、河流和沙漠築起的天然防護屏障。 但是,近百年以來,在人類持續的經濟開發活動影響下,天然屏障對於物種的保護已逐漸失效,很多物種翻山越嶺、遠渡重洋入侵到新的棲息地,一度引發嚴重的生態災難。 據世界自然基金會統計,1970年至2016年間,哺乳類、鳥類、兩棲類、爬行類和魚類種羣規模平均下降了68%。 2020年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也顯示:我國已發現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每年對我國經濟和環境造成的損失高達2000億元。  

作爲全國政協委員,伯恩光學創始人楊建文自履職以來,時刻不忘肩上扛着的責任。 今年,楊建文的提案重點聚焦外來生物入侵防治管理工作。 他直言:“外來生物入侵的防治是一項必須長期堅持,人人蔘與的社會公益事業。 當前,我國針對外來生物入侵的防治工作剛剛起步,相關的法律法規尚未健全,必須加大宣傳力度,提高全民防範意識,建立預警和快速反應機制。”  

楊建文以羅非魚和桉樹爲例,重點介紹了外來生物入侵對本土生態造成的破壞。  

近年來,物美價廉的羅非魚成爲餐桌上的常客,以至於爲出口創收而設立人工養殖場逐漸興旺。 實際上,由於缺乏環保意識以及監管不到位,羅非魚養殖場經常被成功“越獄”,導致羅非魚混入大江大河,氾濫成災。  

據統計,2019年,從珠江流域採集的5867尾魚類樣本中共發現了927尾入侵魚種,其中羅非魚的數量高達360尾,佔比接近40%。 羅非魚氾濫成災已經嚴重影響到珠江流域的生物多樣性。 據統計,上世紀80年代,珠江流域記錄的淡水魚類共有385種,但現在只剩下了239種。 更令人擔憂的是,羅非魚的“地盤”還在不斷北擴,長江支流的部分地區已經發現了羅非魚,潛在威脅不容忽視。  

楊建文指出:“羅非魚環境適應能力極強,在受到中度污染的水域都可以生存。 羅非魚的生長速度極快,一年內可多次產卵,並能將魚卵含在嘴裏孵化,大幅提高了魚卵孵化率和生存率。 由於是雜食性魚類且富有攻擊性,羅非魚不僅會跟其他魚類奪食,還會捕食其他水生物的幼苗,將本土魚類、蝦類、蟹類逼入絕境。”  

原產於澳大利亞的桉樹也是楊建文重點關注的外來入侵生物。 這種曾被稱爲“搖錢樹”的物種,因何變成了“禍害樹”?  

楊建文介紹說,桉樹被廣泛應用在建築頂樑、模板、中纖板、刨花板、夾板及製漿造紙等領域,具有較高經濟價值。 在我國南部地區,不少農戶爲謀取經濟利益,紛紛在自家的土地上種桉樹。 以廣東省爲例,目前桉樹的種植面積已高達2300萬畝,佔全省林業面積的14%。 但是,桉樹是名副其實的“抽水機”,爲了自己生長會“不擇手段”地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養分,種植了桉樹的土地,土壤肥力會直線下降甚至枯竭。 桉樹還會分泌一種化學物質,影響其他植物生長。  

楊建文認爲,應對外來生物入侵可從人工物理防治、化學防治、生物防治和綜合防治這四個方向着手。 比如,針對繁殖能力極強的羅非魚,可採用與“蚊子絕育技術”類似的生物防治方法,通過研發雄性羅非魚絕育疫苗來阻斷羅非魚的繁殖,恢復生態平衡。 而對於外來入侵的植物,則應採用人工物理防治法,多管齊下。 一是極力扼制外來入侵植物的種植範圍,二是恢復原生植物的批量種植,三是對種植外來入侵植物的相關人員加大處罰力度。 生物多樣性保護雖任重而道遠。 (舒藝/供稿)